Banner image
Categories

鴻溝

受某大學藝術科系教授邀請,負責一個紀錄片拍攝的計畫。除了該教授外,參與的其他幾名教授均為理工科系老師。原本談好時程的計畫,就在即將前往勘景的前夕突然生變:在藝術科系老師未能參與的會議中,其他老師否決了原本已經講好的案子,並來信告知勘景行程取消、原先的計畫也擱置

收到信當下其實有點錯愕,不過想想也還好,頂多就是拿高鐵票去退而已。可惜的是錯過了一個可以服務偏鄉原住民小朋友的機會。幾個小時後,收到藝術科系教授的道歉信。信中的結論是:

「不過學理工的人考量事情的方式是會不太一樣」

回想起大學唸物理時,隔壁的中文系室友曾經這麼對我說:「這麼艱澀的東西你們居然有辦法念得下去?!」早忘了當時是怎麼回應的,只知道自己在後來幾次於不同學科領域中跳耀的過程中,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所謂「隔行如隔山」的存在,卻一時無法弄清楚,之所以存在著那座看似難以跨越的「山」,究竟是因為這社會與教育下所產生的既定偏見呢?還是只是缺乏溝通與對談?

我很清楚每個領域有其入門所需具備的專業背景工具與知識,專業術語與符號本身更是讓這座山高不可攀的重大原因。對我而言,回歸最根本的問題:究竟科學與藝術本質上的差別在哪呢?會不會,他們都是對於這個世界的一種表徵(representation),只是工具方法不同而已?抑或,左腦與右腦那方寸之間,與不願意(或是懶得)去理解彼此的人們之間一樣,本質就存在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